一个月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八触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为饱受帕金森病折磨8年的章先生带来了新希望。当神经外科行政主任尹宏启动他体内的“脑起搏器”时,奇迹发生了——章先生原本僵硬的身体仿佛被科技“解冻”,重新迈出了自由的步伐!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开机过程融合了先进的可视化程控技术,精准地发挥了八触点电极的强大效能。
视频见证
四步“解冻”新生
开机现场展示的视频,清晰地记录了章先生行走状态的变化,成为八触点技术联合可视化程控效果的最佳证明。
未开机状态
视频中,章先生起步犹豫,小碎步前行;转身时身体瞬间“冻结”,像被无形绳索束缚,必须家人全力搀扶才能艰难移动,典型的晚期帕金森运行障碍症状令人揪心。
单开SNr(黑质网状部)低频刺激状态
医生启动针对步态的黑质网状部(SNr)低频刺激后,变化初显——章先生步幅明显增大,无需搀扶即可独立行走,速度和平衡性均有提升。
双开状态(叠加STN刺激)
随着丘脑底核(STN)触点刺激的加入,效果更惊人。章先生转身动作变得异常流畅,冻结步态几乎消失,行走速度较单开状态进一步加快,肢体协调性显著增强。
回归生活
开机并完成初步程控优化后,章先生迫不及待地回归了他热爱的日常生活。视频中,他在阳光下稳健散步,步伐有力,步幅增大,自如行走无需搀扶,甚至能轻松调整节奏,享受久违的行走自由。家属激动地记录下这珍贵时刻:“他走路带风的样子,真是好多年没见了!能自己出来散步,他开心得不得了!”章先生兴奋地表示:“以前手抖动作慢,做什么都难。现在手稳了,动作也快了!”这些鲜活的画面,生动展现了八触点DBS如何成功“解锁”他被冻结的行动力,重获生活自在。
精准“导航”
可视化程控的核心优势
开机效果的完美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关键在于可视化程控技术与八触点电极的紧密结合。
借助配套的可视化程控系统,医生将章先生术前的3.0T MRI、CT影像与术后影像精准融合重建。屏幕上,电极触点在脑内的精确位置,及其与STN、SNr等关键靶区的三维空间关系,得以清晰、立体地展现。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程控依赖“经验摸索”的局面。
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谭志刚博士介绍:“八触点电极是实现‘分区管理’的硬件基础,可视化程控则是精准‘分区管理’的导航仪和效率加速器。系统让我们直观‘看见’每个触点与目标核团(如调控步态的SNr、控制僵直震颤的STN)的距离和位置。针对章先生严重的冻结步态和运动迟缓,我们通过系统精准定位,选择了最靠近SNr腹内侧目标区的触点,施加特定低频刺激,有效‘解锁’冻结步态并改善平衡;同时,精准选择STN背外侧触点进行刺激,控制强直和震颤。系统还能实时模拟电流扩散范围,大大减少了反复调试的次数和时间,显著提升了程控效率和精准度,让患者更快受益?!?/p>
专家点睛
攻克“冻结”困局的钥匙
尹宏主任深入阐释了技术核心价值:“章先生术前最痛苦的是严重的冻结步态和平衡障碍,这正是传统治疗的难点。八触点长电极的设计优势在于,一次植入就能覆盖STN、SNr等多个关键靶点,为症状复杂的晚期患者奠定了硬件基础。而可视化程控技术,则是将硬件潜力转化为卓越疗效的核心驱动力?!?/p>
“可视化程控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术后刺激的精准性和个体化水平?!币曛魅吻康鳎八梦颐悄苤惫邸吹健缂肽阅诰附峁沟墓叵?,精确选择物理上最接近目标靶点的触点进行刺激,最大化触点效能,同时有效规避刺激非目标区的副作用风险。就如同配备了‘精准导航的双通道??仄鳌?,可以独立、精准地调控不同脑区——在SNr施加低频刺激‘解锁’冻结步态,同时在STN优化参数控制僵直震颤等核心症状。这种‘看得见’的精准程控,结合八触点电极的广泛覆盖和灵活性,为复杂晚期帕金森患者提供了更全面、高效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行动自由。”
章先生从寸步难行到行走带风、从动作冻结到麻利活动的真实蜕变,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开机程控,更是一次对帕金森病复杂症状,特别是顽固“冻结”困局的精准解锁??墒踊炭厝缤缴吧狭司嫉己剑冒舜サ愕缂那蹦艿靡宰畲蠡头牛灾嵘顺炭匦视肓菩?,为像章先生这样饱受晚期帕金森病折磨的患者,点燃了重获行动自由、拥抱生活尊严的新希望。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帕金森病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解冻”生命的曙光。
通讯员:郑桂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