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创伤骨科与手外科病房内上演生命奇迹:107岁的鞠爷爷在微创术后次日,以稳健步伐完成"无管化"首步行走,刷新了南溪山医院超高龄骨科手术的康复纪录。这场生命挑战始于5月5日,老人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被紧急送医。
护士严格交接,并全程护送患者进手术室
患者手术前的X光片
麻醉医生为患者实施神经阻滞麻醉,助力快速康复
医生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
面对家属的焦虑,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由创伤骨科与手外科、麻醉科、综合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专家联合评估。创伤骨科与手外科主任张立教授介绍:“微创手术是唯一能让鞠爷爷重获行走能力的希望,而手术在黄金72小时内完成,以降低并发症风险。然而,面对超高龄老人,因其基础病多,身体和手术耐受性差、麻醉和手术风险极高,这就非??佳橐缴募际?,手术必须快、准、轻,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p>
5月8日,在多学科护航下,鞠爷爷被推入手术室。在张立主任带领下,创伤骨科与手外科医护团队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107岁老人成功续命,精准微创,手术仅用15分钟,手术切口仅3cm,且全程出血量不足50毫升,全程未留置尿管、引流管,手术非常成功。这位世纪老人不仅术后次日即实现无尿管、无引流管的“零管化”下地活动,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并发症。
对于如此高龄的患者,麻醉工作也不容小觑。老年患者麻醉组秦培剑医师进行腰丛和骶丛的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的双重定位下,准确找到手术区相关神经,从而进行精准麻醉。在神经阻滞成功后,护理方面重点关注鞠爷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根据术中情况,予以适度镇静镇痛。鞠爷爷在术后说,刚开始还有点紧张,睡一觉后,就不觉得了,睡醒后,手术就做完了,没感觉疼痛,还是很轻松的。
一直以来,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中都存在一个误区:“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不能手术?还有没有必要手术?”。创伤骨科与手外科主任张立解释道: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来临,高龄的老人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发达地区,人口平均年龄来到了85岁,随之而来的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步上升,已经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老年髋部骨折又被人们称之为“死亡骨折”。髋部骨折后患者无法站立,随之而来的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会对老年人造成致命打击。手术的目的是让患者尽快地摆脱卧床的状态,站立起来避免并发症。
术中骨折完美复位,坚强内固定
术中骨折完美复位,坚强内固定
手术后第二天,患者下地活动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指出,约有35%的髋部骨折患者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的患者需长期家庭护理,骨折后6个月死亡率为10%-20%,1年死亡率高达20%-30%。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微创手术、快速康复理念、神经阻滞麻醉等和医护康一体化治疗理念的发展,年龄不再是限制患者手术的主要因素。
南溪山医院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彰显了现代医疗在精准微创技术、快速康复理念和围术期管理方面的突破。通过建立"精诚护理"标准化流程,为超高龄手术树立临床新标杆,不仅守护了生命的尊严,更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医疗范本,让"银发健康"焕发新生机。
通讯员:莫红梅 唐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