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同城免费服务_约茶滴滴app_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怎么花钱约校内大学生

“心”生奇迹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演“生死逆转”

发布时间:2025-05-12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阅读:

  “当其他医院都劝我们放弃时,是这里创造了奇迹!真的非常感谢你们!”5月3日上午,52岁的重症冠心病患者王叔叔和家属将一面锦旗郑重交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医护团队手中。锦旗上的金色大字“搭桥换瓣除心患重塑生命,日夜守护胜至亲温暖如春”,见证了这位曾被判定“手术成功率不足50%”的危重患者,历经45天生死闯关后重获新生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018.jpg

  生死竞速72小时

  紧急求助重燃希望

  时间倒回到2月22日深夜,患者王叔叔突发心梗被送至当地医院。尽管县医院和上级医院连续三周全力救治,患者的病情仍急转直下,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心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命危机接踵而至。

  3月17日16时,当地医院再次下达病危通知。绝望中,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通过互联网联系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廖晓波教授??悸堑交颊咔榭鲎旱匠ど撤缦占?,廖教授当机立断,建议将患者转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其科室主任到护士长均为湘雅二医院派驻专家。家属闻言立即拨通电话求助,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多学科联合作战

  争分夺秒定方案

  接到求助电话后,一场多学科联合作战迅速打响:

  心血管外科执行主任张鸿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易姿护士长团队迅速完成重症监护室特护准备,湘雅名医周新民主任、袁昭顺博士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

  16时35分,患者入院,此时已是命悬一线——满肺湿啰音、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血压处于休克状态,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

  17时10分,心血管外科团队当机立断:“立即置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并置入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监测血流动力学!”

休克血压.jpg

  入院时,患者呈休克血压(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058.jpg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220.jpg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310.jpg

患者入院时已是命悬一线

  然而,危机远未结束。3月18日凌晨,即便使用超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血压仍持续降低至休克血压,心功能差到极点。团队立即邀请麻醉科会诊并在床旁紧急实施气管插管,为手术争取关键窗口期。次日上午,患者血流动力学逐渐改善,尿量逐渐恢复。周新民主任立即召集代谢内分泌科、肾内科、麻醉科、手术室及医务部等专家,围绕手术方案展开激烈讨论——既要根治病灶,又要规避衰竭器官的二次损伤,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10小时极限手术

  精湛技艺破危局

  经过41小时的精心调控,3月19日上午,手术室的无影灯骤然亮起。周新民主任主刀,张鸿主任、袁昭顺博士协同的“黄金三角”团队展开攻坚: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同步完成四重高难度操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重建血运通道、置换病变二尖瓣、探查修复主动脉瓣、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511.jpg

  由于手术难度极大,患者心功能极差,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数次出现循环“过山车”的危急情况,监护仪的报警声接连不断。但手术团队始终稳如磐石,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过人的心理素质,冷静应对每一次?;?,有条不紊地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19时20分,这场持续了10小时的极限挑战,赢了!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504.jpg

  生死博弈后的长夜

  24小时特护与生命重启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始于术后。术后的患者如同一艘亟待归港修补的船,在惊涛骇浪中飘摇——休克关、呼吸衰竭关、多器官功能维护关等重重挑战接踵而至。重症监护室的电子钟无声跳动着数字,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团队开启了24小时特护:时刻监测血流动力学,精心管理各项参数;仔细监护IABP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对患者的容量进行精细化调控,精确到每一滴出入量;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分毫都不容差错;每日借助超声评估心功能状态,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每个班次的医护人员都在与时间赛跑,脚步匆匆,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中,不敢有丝毫懈怠。

  但即便在这样的高压下,团队仍在优化方案。为了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团队创新“康复时间轴”方案,将每项操作精确到分钟,确?;颊叩玫礁钢?、更科学的护理。更令人动容的是,家属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参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形成了“医—护—患”协同作战模式,让冰冷的仪器数据透出了人性的温度。

  生命的韧性在此刻绽放,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好转,从术后第4天成功拔除气管插管,逐步摆脱呼吸辅助设备的依赖,到第7天顺利脱离IABP支持,心脏功能初步恢复自主调节能力。3月28日,王叔叔首次在床边缓缓坐起,尝试重新感受身体与地面的接触,到4月10日已能够独立行走,一步一步重拾生活的力量。5月3日康复出院时,王叔叔已基本恢复常人状态。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440.jpg

患者术后第四天恢复自主进食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455.jpg

“医—护—患”协同作战加速患者恢复

  一路走来,心血管外科团队始终如影随形,日夜坚守在王叔叔身旁,密切关注着他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王叔叔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感谢道:“你们不是简单的治病,而是用整个团队的温度焐热了患者的生命!”

  仁心铸就湘雅精神

  技术实力谱就新篇

  自2024年9月11日正式运营以来,心血管外科团队已累计完成各类复杂心脏手术40台,也收获了20余位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这些荣誉,是湘雅雄厚技术实力的有力见证。作为新入驻桂林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心血管外科团队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神圣使命。面对多次被建议“放弃治疗”的绝境患者,医护人员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让一个个濒危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正如周新民主任所说:“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这是湘雅人永不停歇的生命接力!”

微信图片_20250503231938.jpg

微信图片_20250503231948.jpg

微信图片_20250503232007.jpg

微信图片_20250503231957.jpg

  科室风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作为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重要拓展分支(即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六病区),于2024年7月7日正式挂牌成立。

  该科室由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周新民教授领衔,依托湘雅二医院的强大医疗资源与技术实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迅速实现了技术与管理上的同质化。

  科室现有医、护、技团队30余人,配备了30张普通病床和8张重症监护室床位,同时还拥有两间先进的百级层流心血管专科手术室和一间杂交手术室,为复杂心脏手术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环境。

  此外,科室还设有独立的心脏彩超室,并配备了全球领先的体外循环机、彩超机、主动脉球囊反搏仪(IABP)、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系统(ECMO)等先进医疗设备,为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科室地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临桂院区住院楼(二)5楼(桂林市临桂区沙塘路8号)

  联系电话:0773-8102111

  专家介绍

图片18.png

  周新民

  湘雅名医 教授 博导

  擅长: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综合手术治疗、冠脉搭桥、成人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心肺移植、心肺脑复苏术等成人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简介: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家重点专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成人心血管外科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南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亚洲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最长记录主刀医师。曾赴德国心脏中心研修学习心脏辅助装置、心脏、心肺联合移植、心脏瓣膜外科;赴英国牛津大学心脏中心研修,主攻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冠脉外科及心衰外科治疗。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张鸿.jpg

  张鸿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擅长: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胎儿先心病产前咨询。

  简介: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2016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全美排名第一的梅奥医学中心从事心肌病相关博士后研究两年,并同期在梅奥中心心血管外科临床观察学习。

  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心脏病遗传学、心肌病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一定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IF=33.72。

  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师,长期参与临床及课堂教学,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二等奖,2022年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课程思政专项奖”,并被授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称号”。

袁昭顺.jpg

  袁昭顺

  主治医师 博士

  擅长:成人心脏外科,尤其是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单纯瓣膜和简单先心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简介: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临床外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2015-2016年美国University of Virginia联合培养及访问学者。2019年4月-6月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

  积极参与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及移植围术期管理和术后随访工作。

  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参译专著1部。

  通讯员:刘露露


责任编辑:雷渝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